新加坡培训,花絮也精彩
——新加坡学习、参观随感(2)
李文辉
(2011年12月)
出国对我并不稀奇。1996~1999年就曾经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三年多,近几年,一年也有1~2次,如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出国了。但是,如此大批量的随团出国,这还是第一次。也是本人第一次到新加坡,据说管理更严,建设很好,效率很高,城市很漂亮……具体如何,也只有小马过河,切身体验吧。
1、初到感觉
飞机徐徐降落在新加坡机场。过关入境前,每人必须正确填写“入境登记表”对于我这样经常出入国门者无疑小事一桩,但同行许多同事,出国经历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但此时为了入关,每位同事皆能认真、努力,表现出很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并且都能很快完成。所以,学习能力人人都有,关键是是否要求与强化。
2、是非对错,时间予以评说
初来新加坡,据说烟酒税收很高,一般人由于无法承受高额税务,抽烟者地点限制很大,不得不戒烟,故不但抽烟者不爽,连我这样现在每逢聚会皆希望以酒助兴的人来说,亦不爽。结论是:可以来新加坡学习、培训,但不能来新加坡生活,因为没有烟文化、酒文化,很不适宜!
蓦然回首,才发现回国十二年来自己变化确实极大,更加倾向和亲近中华“文化”了,真不知是好是坏?也许这又是一个人生观问题,人是如何成长的?修养是何以提高的?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怎样度过一生最有意义……并非此地讨论。然而,几天下来,越来越觉得,自己错了。在新加坡,烟是可以抽的,只是不宜害人,为此限定了专门的吸烟地点,既体现了个人自由,又不会建立在损害他人健康的基础上。酒是可以喝的,但不宜烂醉,尽兴就好,又不天天醉生梦死,如此要求有何不好?
3、有景观要看,没有景观创造景观也要看
新加坡很小,主要旅游景点就是热带植物风光和延新加坡河两岸的建筑群,高楼林立,耸入云霄。开始游览新加坡植物园和新加坡河夜景,观赏晚间现代宏伟建筑的风光与五光十色、耀眼闪烁的霓虹灯光,异国风情凸显,很是兴奋。但随后的风景观光基本也是围绕类似地点,包括第三天的“第二高山”、“圣淘沙”和新加坡河与来福士广场,景点有限,但新加坡人在这么小的地面上注入了很多的节目和内容,塑造来福士雕像、狮头鱼尾像,水幕电影“海之颂”等等,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自然景观与中国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论的新加坡,让参观者们兴致勃勃,摄影不断,兴奋不已,真是煞费苦心!
4、尽信人性,而不是新加坡人
不像东北人,“咱们都是活雷锋”。新加坡人敞开国门,迎宾八方一定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的。新加坡导游的服务热情周到,大方好客,显得十分真诚,处处为了游客们着想,使我们盲目扩大了对导游的信任范围。28日,导游某女非常辛苦的介绍着各处游览景点,善心带领到免税店、中国城采购商品日,上车后,开始发放零食,大家又饿又渴,于是欣然领受,但几样小食仅是“free sample”,小之又小,刚尝到甜头,导游出言,可以填表选购,价格较市场很低,食品送至宾馆,各位纷纷解囊。次日,导游再次怂恿购买新加坡纪念品,称较市场便宜1/3价,又迎来一阵抢购,兜售一空。第三日,最终在中国城市场上亲见,所有商品都能以更便宜价格买到,有的甚至低至半价。正是应了老话一句:无利不起早。
人性本无异,何须怨天翁。据不完全统计,短短几天,全团50人已经为新加坡市场贡献近60万元人民币的消费了,中国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过去我们帮扶的是亚非拉“穷兄弟”,今天却是东南亚“富朋友”;过去我们是无私援助,今天我们是欲望怂恿。中国人的盲目又何止我们一团、一批?此类仁兄靓妹,比比皆是也。
5、鞭刑是个好东西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新加坡坚持“鞭刑”几十年,指责鹊起,非议不断,但其敢于公平公正,甚至不屈美国总统强权。实践证明,它严惩犯罪,震慑恶习;关爱善良,维护秩序;教育人民,树立形象;简捷高效,注重结果,为新加坡社会的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总是强调医院“体制、机制束缚手脚,妨碍管理,制约改革”;“要求给医院、科室人事权,不服从管理就走人……”请问,新加坡政府能开除其国民国籍吗?不能!但只要你身在新国,就可以管制你,若有犯罪,就可以审判你;若有违法,就可以鞭刑你;若有违规,就可处以罚款你……
“徒法不足以自行”。鞭刑的目的是防范违规违纪,属于国家行为与法律规定,中国国内企事业机构均无法效仿。然而,“法治”的理念是值得推崇的,新加坡还有很多法治工具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一夜乘出租车,印度血统出租车司机抱怨说,“新加坡处处都是‘钱’”!各种需求要钱,各种处罚要钱,各种奖励要钱……当然,并不全面公正,但资本主义本质可见一斑。应该肯定的是,通过处罚,通过罚钱,虽然不能开除你的国籍,难道还不能在国内教育你吗?
执行力就是要通过加强管理体现的。医院现在的管理情况如何?正气焉在?大有“草鞋不怕皮鞋,赤脚不怕穿履”的现象,所以,前批参观结束有同事才会有“无奈”的感受。
6、比钱更重要的事情很多
上“沟通艺术”课的陈来荣医生据说是位基督教徒,在新加坡行医收入颇丰,待遇优裕,生活舒适,但多年来克服重重困难,深入云南边远山区做爱心教育,传播保健知识,免费行医看病,深得云南省少数民族爱戴、尊敬。在我们返回国时,陈医生又委托带回大批捐赠山区的衣物。陈医生自我感觉很幸福、很充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还有很多比挣钱更重要的事情!关键是你高兴和愿意。”有同事说,他如此做是因为“信教”。行善一定需要有信仰吗?非也,但人要有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