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云体育网站下载网址 官方网站
>医院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201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人选)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推荐的有关规定,现将我院2015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拟推荐项目(人选)(科技进步奖4项)向全院职工和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从2015年5月8日至2015年5月14日截止(含双休日)。
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对公示的项目、人员及单位持有异议的,请于公示发布之日起7日内向医院科研科提出书面报告,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提出异议的单位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及联系人、联系电话;提出异议的个人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提交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科研科承诺将按有关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匿名、冒名异议和超出公告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68185730
联系人:科研科 苏艳 周雪梅
科研科
2015年5月8日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对肿瘤微转移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主要完成人:魏向群、陈 艳、杨宏英、祝英杰、马 原、杨琳琳、严志凌、张 磊
主要完成单位: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计生委

二、项目简介:
1、主要技术内容:利用qRT-PCR检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前、后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SCCAg的表达,探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宫颈癌微转移的影响有无统计学差异。通过比较,探讨两种术式对肿瘤微转移的影响及其差别,以了解开展腹腔镜下子宫颈癌根治术是否安全有效,开展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否安全。通过对实验组患者的随访,探讨联合检测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和SCCAg的表达对微转移的预测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2、技术经济指标:完成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外周血CK19、CK20、SCC-AgmRNA的表达水平的检测并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得出结果。完成检测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K19mRNA、CK20 mRNA和SCCAg的表达,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宫颈癌早期微转移的影响。完成比较临床中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宫颈癌过程中的差异。完成对宫颈癌患者的随访,并联合检测外周血中CK19mRNA、CK20mRNA和SCCAg探讨其对于宫颈癌预后的影响。
3、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当中的应用目前仍有争议,医学界各类学者争论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其核心问题则在于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是否能与传统开腹手术一样达到宫颈癌的根治效果,不增加肿瘤细胞的血液及淋巴播散。通过比较不同术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影响的多项临床指标及经济学分析,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宫颈癌过程中的差异,qRT-PCR方法检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19mRNA、CK20 mRNA和SCCAg的表达,建立了qRT-PCR技术多基因标记物(CK19、CK20、SCC-Ag mRNA)联合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表明与传统经腹宫颈癌相比,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没有更多的造成循环肿瘤细胞入血,加剧恶性肿瘤的播散,体现了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手术切口小、手术瘢痕小,减少了术口液化感染的几率、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为宫颈癌患者术后补充放化疗赢得了时间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值得向临床推广普及。目前在云南省内率先开展并运用腹腔镜进行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实践,先后在地州开展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百余台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 此项技术的开展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方便了患者就医,减少了经济负担,规范了治疗,受到患者的欢迎及好评。项目选题结合临床实际,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注有课题基金(2010CD182)文章6篇,相关文章6篇,SCI收录1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其中1人已顺利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在读1人,培养了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项目组成员杨琳琳由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组织科室青年医师参加全国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最新进展的相关研讨会。

三、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一)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魏向群,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设计及实施,指导课题组成员完成各阶段的研究。
2.陈 艳,成员,负责指导课题设计、研究论文修改、qRT-PCR技术平台建立和完成qRT-PCR技术。
3.杨宏英,成员,参与了标本收集和腹腔镜在宫颈癌运用的实践,并负责技术推广。
4.祝英杰,成员,参与部分实验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分析。
5.马 原,成员,参与部分实验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资料收集、大部分实验、统计学分析和论文撰写。
6.杨琳琳,成员,负责完成临床标本收集。
7.严志凌,成员,负责完成临床标本收集。
8.张 磊,成员,负责完成临床标本收集。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研究的伦理、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生物安全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在实验场所、实验设备、经费保障及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本单位在协调及开展该项目的临床应用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

四、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该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注有课题基金号(2010CD182)文章6篇,相关文章6篇,SCI收录1篇。

五、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高频彩超在乳腺肿瘤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人:杨丽春,罗晓茂,陈海涛,李支尧,年英华,王丽伟,姚南,张圆,海赛苹,闫晨曦
主要完成单位: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计生委

二、项目简介:
《高频彩超在乳腺肿瘤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应用》聚焦乳腺肿瘤这一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乳腺肿瘤的诊断、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及良性乳腺肿瘤的微创治疗,经过不断创新与拓展,在乳腺肿瘤的诊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频彩超检查无损伤、无痛苦、无不良反应,且图像清晰,可以明确肿块的部位、大小、血流情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联合应用高频彩超和钼靶X线可提高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减少漏诊,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结合细胞分子水平可更好体现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通过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流情况、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弹性变化,可监测评价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果,为临床手术时机和手术范围的选择以及调整化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本项目现在临床上已广泛推广应用,每年受益人群达数万人次,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术式选择、化疗疗效观察及随访等方面均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信息,更好地体现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的诊疗。项目的临床应用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也减少乳腺肿块患者的心理、精神损伤,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过程中培养了硕士研究生三名,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篇。项目组现承担卫生部在全国开展的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工作,不仅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死亡率,增加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更提高了我省妇女的保健意识,增强民众对于乳腺癌疾病的关注。

三、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一)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 杨丽春,课题组长,负责总体研究。
2. 罗晓茂,成员,负责总体研究,方案设计、技术指导、总结报告撰写。
3.陈海涛,成员,负责总体研究,方案设计及成果应用相关事宜。
4.李支尧,成员,参与总体研究、研究方案设计、成员任务分配。
5.年英华,成员,参与专题研究,数据收集与汇总分析。
6.王丽伟,成员,参与数据统计、总报告撰写。
7.姚南,成员,负责专题研究,负责主要技术操作。
8. 张圆,成员,参与数据收集、分析统计。
9.海赛苹,成员,参与总报告撰写及成果应用相关事宜。
10.闫晨曦,成员,参与分析统计、总报告及研究生论文撰写。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对该课题进行管理并给予全面的支持,为项目组提供一切满足需要的科研设施和服务,保证项目有序、平稳进行。随时把握研究方向,严把研究质量关,确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专家好评。院方大力支持项目成果的临床应用,并支持项目组配合卫生厅开展乳癌普查工作,使研究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经费使用制度,规范使用管理,使项目的经费只用符合预算要求,实现了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四、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该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加国内会议大会发言1次。

五、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1.2013年西山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2014年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PET/CT显像及血清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祝英杰,杨宏英 孙华 魏向群 杨谢兰 严志凌 邓智勇 阮友琴
主要完成单位: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计生委

二、项目简介: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卵巢恶性肿瘤预后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目前,NCCN卵巢癌临床实践指南已将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列入卵巢恶性肿瘤分期手术范围,包括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且要求至肾静脉水平。手术范围广、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并且破坏了淋巴系统免疫防线。所以术前预测淋巴结是否转移,对临床手术方式决策意义重大。
本项目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VEGF-C及CA125水平与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旨在发现预测卵巢上皮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血清学指标。方法 ①5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初治患者39例,复发患者13例,于手术前采用PET/CT显像预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初治患者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复发患者行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PET/CT显像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检对照,探讨PET/CT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②卵巢肿瘤患者治疗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VEGF-C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nescence)检测血清CA125水平。卵巢癌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患者66例为实验组,卵巢良性肿瘤53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52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7例(51.92%),其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27例(51.92%);盆腔淋巴结转移11例(21.15%)。39例初治患者术后病理证实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5例(38.46%)。PET/CT显像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以患者为基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92.00%(23/25)、94.23%(49/52)、92.86%(26/28) 和95.83%(23/24)。PET/CT显像诊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以患者为基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100.00%(25/25)、98.08%(51/52)、100.00%(26/26) 和96.15%(25/26)。PET/CT显像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以患者为基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10/11)、95.12%(39/41)、94.23%(49/52)、83.33%(10/12) 和97.50%(39/40)。②. PET/CT显像尚发现体检及B超检查阴性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腋窝淋巴结转移2例,经手术淋巴结活检病理证实为转移;PET/CT诊断1例髂总淋巴结转移术后常规病理未见转移,行淋巴结免疫组化CK检测为阳性的微转移。③ 66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CA125与VEGF-C水平之间呈一定正相关(r=0.36,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VEGF-C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血清CA125≤756ku/l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32.4%)低于CA125>756ku/l组(59.4%)(P=0.028);卵巢上皮癌患者初诊时血清VEGF-C≤2400pg/ml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34.37%)低于VEGF-C>2400pg/ml组(55.9%), 但无显著性差异(P=0.079);卵巢上皮癌患者初诊时血清VEGF-C≤2400pg/ml且CA125≤756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27.78%。血清VEGF-C>2400pg/ml且CA125>756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77.78%,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2)。结论①PET/CT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显示较准确的诊断价值,有望在手术前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②.本研究以患者为基础探讨PET/CT显像诊断淋巴结转移价值,显示了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研究方法更为简便,便于临床决策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术。③.PET/CT显像尚可发现体检及B超检查阴性的浅表淋巴结转移,及常规病理切片阴性而免疫组化角蛋白阳性的淋巴结微转移,协助临床准确进行卵巢癌分期,尤其可以发现临床隐匿的Ⅳ期患者,提示对该组患者的治疗决策应加强。④ 血清CA125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血清VEFG-C水平联合CA125水平检测能够更好的预测卵巢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使用PET/CT显像及VEGF-C与血清CA125水平联合检测有望在手术前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减少患者的扩大手术的痛苦及医护人员的风险操作,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日期,减少医疗费用。
该项目陆续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推广应用,提高了对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诊断价值,并且更加精确判断恶性肿瘤转移病灶情况,增加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最佳的治疗方法,减小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2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5篇。

三、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一)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祝英杰,课题主持人,课题设计并主持实施,报告撰写
杨宏英,成员,临床研究指导
孙华,成员,负责PETCT显像部分研究
魏向群,成员,临床资料整理,
杨谢兰,成员,临床资料收集
严志凌,成员,实验研究,资料整理
邓智勇,成员,PETCT显像部分研究
阮友琴,成员,临床资料收集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是该项目的承担单位,为该研究提供一切满足需要的科研设施和服务。医院为该课题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了部分经费。 PETCT中心及肿瘤研究所为该项目提供了研究设施、场所及技术指导,并严把研究质量关。科研科在项目鉴定评审时给予的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该项目顺利通过省卫生厅验收并获得专家好评。医院还在该项目转化应用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使用PET/CT显像及VEGF-C与血清CA125水平联合检测有望在手术前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淋巴结清扫术,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并降低医疗费用。根据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认真执行经费使用制度,规范使用管理。

四、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该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2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5篇。

五、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乳腺癌综合诊疗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 谭晶 汤学良 邹天宁 陈德滇 聂建云 刘德权 陈策实 张勇 周绍强 陈文林 唐一吟 张季 杨庄青 严梅
主要完成单位: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推荐单位:云南省卫生计生委

二、项目简介:
(一)临床工作
自1997年1月份至今,本项目组收治新发乳腺癌17106例,接受手术11458例,诊治乳腺癌患者97230人次。
诊断:通过建立初筛、临床诊断、影像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空心针穿刺活检、微创旋切活检、术中冰冻病检、术后石蜡病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FISH检测等诊断流程,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的需求,对患者的疾病实现了早期、准确、高效的诊断,极大地提高了云南省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外科治疗:完成乳腺癌各类手术11458例。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I期92.6%、II期81.3%、III期54.4%、IV期6.9%。经过我们综合诊疗技术的实施,虽然云南省乳腺癌患者病期相对较晚,但这些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与国内整体水平相比,并未显现劣势!尤其是II、III期678例乳腺癌保乳术5年局部复发率仅为1.2%,优于国内及国际平均水平(5%-25%)。在全国范围内较早开展乳腺癌术后同期乳房再造。2012年,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合作,开展下腹部皮瓣携带血管化淋巴结游离移植行乳腺癌术后胸壁修复,乳房再造的同时治疗上肢淋巴水肿。这项技术在全世界尚属领先。
辅助治疗:参照中国乳腺癌诊治规范和NCCN指南,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过继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结合云南省乳腺癌患者病期较晚的现状,开展5-FU化疗药物持续静脉泵注化疗、乳腺癌骨转移的锶89同位素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尺动脉置管化疗等特色治疗。
护理及心理干预:针对患者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制定了一套乳腺癌早期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康复操,以光碟的形式免费提供给病人。推广了术后病人患肢软枕垫及三角巾的使用,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获得国家专利。通过“爱康沙龙活动”,每月组织医患、护患、患者间的交流及健康讲座。和中国抗癌协会合作的“丽康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从全国第33名上升到第2名,成为优秀的合作者。注重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问题,与开云官方入口 公共卫生学院共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G 中文版评介》乳腺癌部分的研究。
普查筛查:参加国家卫生部的“两癌筛查”和“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3种肿瘤早期筛查与诊断”项目活动,筛查适龄妇女94300人,检出早期乳腺癌12人,实现了早诊早治。该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成效得到了原卫生部疾控局的高度评价,并在国内推广及经验交流。
预防措施:建立乳腺癌患者随访数据库;开展局部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制定出危险因子测评量表体系,量化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指导其随访复查。

(二) 基础研究及应用
1. MiR-506、MiR-206和MiR-1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MiRNA是乳腺肿瘤复发转移基础研究的热点。本项目将以MiR-506、MiR-206和MiR-12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MiRNA array的手段检测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其肺高转移潜能细胞株(MDA-MB-231-HM)的microRNA表达谱差异. 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系统生物学及蛋白组学等交叉科学技术方法,寻找MiRNA的分子靶点.构建稳定表达MiRNA的细胞株MDA-MB-231和MDA-MB-435.利用Transwell和细胞增殖检测的手段检测MiR-506、MiR-206和MiR-1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乳腺癌转移显著相关的MiRNA表达谱,并找到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标记物。该方向的相关领域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持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与乳腺癌:我们发现很多E3,如WWP1, Fbw7, HECTD3,RNF126, BCA2等在乳腺癌中发生遗传和表达畸变。寻找、鉴定新的肿瘤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和去泛素化酶,研究它们作用的分子机制,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开发它们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应用。
3.KLF5转录因子与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我们发现孕激素可以促进KLF5的表达,乳腺特异性的KLF5 基因敲除小鼠乳腺发育延迟,我们将进一步研究KLF5在乳腺癌中的角色、下游调节基因、相互作用蛋白以及上游调节因子。希望能找到早期诊断预后标志物以及调控这条通路的药物。
4.乳腺癌灵长类动物模型:目前的癌症动物模型绝大部分是用小鼠和大鼠模型。由于灵长类动物与人高度类似,我们采用慢病毒表达癌基因以及抑制肿瘤抑制基因的方法建立可靠的灵长类肿瘤模型,并进一步开发和评价肿瘤预防和治疗新方法。
上述4个方向的研究聚焦乳腺癌分子疾病机理和动物模型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可转化性。为预防和治疗人类乳腺癌提供诊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治疗靶标以及小分子先导抗癌化合物,乳腺癌动物模型可以用于抗癌药物评价。该方向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发表SCI论文19篇,研究者受邀请在国内外做学术报告50次,担任国际上13个基金资助机构的评委。
5. 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应用:针对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细胞株,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处理和纠正去乙酰化二者的双向干预,研究乳腺癌细胞增殖行进的变化,用细胞增殖周期素的表达作为测评指标,了解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证实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其抑制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对乳腺癌细胞增殖高效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掌握其时间效应关系及量效关系。进而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进行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干预与铂类、紫杉类、蒽环类化疗药物治疗对比,评估干预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对乳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对乳腺癌相关基因的影响。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探索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初筛出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干预因子的理想给药剂量及给药方式,及其对乳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为寻求TNBC的治疗新途径提供依据。该项目获3项省部级和1项厅级课题资助完成,成果检索为国内先进水平。
6.CCDC8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CCDC8是一个2009年才确认公布的基因。在进化跨度很大的不同物种中,该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提示它所承载的功能可能是生物体最基本而且很重要的功能。2011年以来,我们在多伦多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的帮助下,完成了该基因的分段克隆和点突变。通过亲和纯化蛋白分析和质谱分析,筛选出在乳腺癌中可能与CCDC8功能调控相关的三个候选基因:LKB1、14-3-3、ANKRA2。本课题病理检测CCDC8在乳腺癌不同分期、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验证它与乳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动物实验,研究CCDC8在乳腺癌动物模型中对成瘤及转移情况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候选基因对CCDC8功能的调控。该项目获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博士后基金和1项省级课题资助,成果检索为国内先进水平,发表SCI论文5篇,第一作者的2篇影响因子分别为4.806和6.794。

三、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一) 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谭晶,课题组长,负责总体组研究和指导。
2.汤学良,成员,负责总体研究,乳腺癌临床研究及应用。
3.邹天宁,成员,负责总体研究,乳腺癌临床研究及应用。
4.陈德滇,成员,负责总体研究,乳腺癌临床研究及应用。
5.聂建云,成员,参与总体研究、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应用。
6.刘德权,成员,参与方案设计,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应用。
7.陈策实 成员,参与方案设计,乳腺癌基础研究及应用。
8. 张勇,成员,参与方案设计,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
9.周绍强,成员,参与方案设计,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
10.陈文林,成员,参与总报告撰写、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应用。
11. 唐一吟,成员,参与总报告撰写、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及应用。
12. 张季,成员,参与总报告撰写、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及应用。
13. 杨庄青,成员,参与总报告撰写、部分乳腺癌临床研究及应用。
14. 严梅,成员,参与总报告撰写、护理研究及应用。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开云官方入口 第三附属医院是该项目的承担单位。
1、作为本项目的支撑和依托单位,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本项目的实施进行指导、管理和必要的外联服务;
2、本院的相关科室专家们给予大量的学术帮助和支持;
3、本单位乳腺科作为一线接诊乳腺癌患者的平台,为本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医患保障,为综合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三)推广应用情况:
该成果在省内外36家医疗单位应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大理大学附属医院,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大理州妇幼保健院,大理州人民医院,大理州中医医院,贵州盘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医院,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昆钢医院),泸西县人民医院,宁蒗县人民医院,普洱市江城县人民医院,普洱市人民医院,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文山州人民医院,西双版纳农垦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云南省德宏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民医院,云南省腾冲县人民医院,镇沅县人民医院等,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四、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基于本项目,获得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15项,厅局级课题15项;发表文章190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9篇,主编专著5部,参编专著7部。获国家专利1项。

五、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医院资讯
开云体育网站下载网址
支付宝
满意度问卷调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