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报告为什么不能立等可取——揭秘病理检验工作流程
作者:病理科 李磊 杨承纲
第一天
病理科接到手术室送来的新鲜标本后,需双人核对姓名、部位和标本件数,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预处理并将标本放置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液中,使组织结构得到充分固定。当遇到标本体积较大的组织(如大肠肿瘤标本、乳腺肿瘤标本)时,病理科医师要先切开标本,采用注射固定或灌注固定法进行固定,且固定时间不得少于6小时。
第二天
待组织标本在固定液中浸泡8—24小时之后,便可进入组织取材环节。病理科医师需找到躲藏于大块组织标本中的病灶进行取材,病灶直径可能只有几厘米,甚至几毫米。因此,在取材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取材组织的完整精确,同时还要力争将组织厚度控制在2—3毫米,长度小于8毫米。纵切或横切往往是全面呈现组织形态结构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空腔脏器,一般沿着其长径打开、取完整切面,这样才能完整保留组织结构的形态。
第三天
病理科将开始对组织标本进行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封片的工作。
脱水,指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后,为长久保存,必须将组织块内不溶于石蜡等包埋物的水分置换出来的过程。组织标本将通过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梯度脱水,然后再利用二甲苯等透明剂将乙醇和水脱离组织,此过程可用自动脱水机自控完成,常规过程需要16个小时。
脱水后,病理科技术员要将含有透明剂的组织标本进行浸蜡,从而使石蜡浸入组织中。随后将浸蜡后的组织置于包埋框中,注入融化的固体石蜡,石蜡冷却凝固后,组织就被包在其中,称之为蜡块,此过程也被叫做包埋。包埋需手工完成,技术员需了解组织块的情况,并按照医生的要求,确定组织被包埋的面和方向。
待这些环节完成之后,技术员将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手工转动切片机徐徐修整蜡块,切除组织边缘0.1-0.2厘米的余蜡以保证组织结构的平整,然后连续切片制成蜡带,再用眼科镊子镊取蜡带,轻轻平铺在40℃-45℃的水面上,借助水的张力和温度,并用镊子将略皱的蜡带撑开、展平。接着,将一片片蜡片捞起,平铺到载玻片的中段处,再置入60℃-65℃恒温箱内或切片漂烘温控仪的烘箱内烘烤切片30分钟,融化并脱去组织间隙的石蜡。
最后,病理科技术员将对切片进行染色。常规使用的是苏木素—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染色后,组织中嗜碱性物质呈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嗜酸性物质呈红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仁),这将有助于病理医师在红蓝相间的世界中捕捉病变的诊断依据。
第四天
病理科医师将在显微镜下对切片进行诊断。一般而言,第四天病理科可以发出石蜡诊断报告。而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病理医师可能需要通过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电镜观察等综合手段来明确诊断。同时,碰见因技术原因导致切片质量不佳影响诊断的情况,病理医师要求技术人员重新制片,以给出最为准确的诊断。如果遇到上述情况,诊断报告会推迟发出。
发布人:病理科 李磊 杨承纲
发布时间:2015-11-19 09:46:41